背景:
由于教师提供了新的辅助材料,低结构材料和废旧材料,所以,这一次进行观察幼儿与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之间互动的有效性。
实录:
区角活动前,老师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建构区中提供的材料:胶粒积木、雪花片、长方形牛奶盒、幼儿的奶粉桶、废旧牙膏盒、长方形纸板。孩子们的兴趣很高。老师说“今天我们一起来造房子吧!”孩子们马上就答应了。一开始,他们各自从积木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拼搭,灰色背心男孩选择了长方体的纸盒积木,并将积木横着放在地上,又去拿了一块相似的纸盒,很快他将手上的纸盒也对在了之前纸盒上,对老师说“陆老师,你看我房子造好了,”老师追问“你造的是什么房子?”他说“是幼儿园”而旁边的白色背心男孩也在用奶粉桶叠起来,当老师问道“你造的是什么?”他没有回答。而另外2个人则是坐在一边很开心的玩着雪花片,旁边的集中玩具完全被他们忽略了。
分析:
孩子在活动中的状态体现出他们其实在建构的经验上时很缺乏的,起初他们并不了解这些积木该如何组合、拼搭,只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在玩。并没有在区域活动中学到什么,同时,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整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对孩子拼搭的启发也不多,幼儿完全在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尝试建构。
策略、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之后,老师做了以下调整:
1、 在区域的墙壁上设计张贴一些常见的建筑物图片,激发孩子构建的兴趣,让孩子可以先模仿拼搭,然后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建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老师又放置了一些用废旧材料拼搭的建筑物,激励孩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去拼搭,
感悟: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运用废旧材料的能力很低,并且拿到材料以后只会不断的往上拼搭,然后没有合作的意识,对于房子的结构并不是很清楚,所以需要我们老师给孩子不断地丰富经验,给孩子看实物图片和结构图片,让孩子逐步的建立建构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