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建构案例:《小罗的烦恼》
发布日期:2020-06-22 09:19:59 作者:新南幼儿园

背景:

    区域活动的时候,建筑小工地(建构区)总是很受欢迎的区域,本月我们的主题是“我们的城市”。今天是周五,又到了区角活动的时间,瞧,今天的建筑小工地里小罗正在专心致志制作长颈鹿。

实录:

    小罗开开心心的选好了材料开始搭建了,不一会儿他兴奋地拿者做好的长颈鹿自豪的对一起玩的小伙伴说:“瞧我做的长颈鹿,像吗?”“蛮像的。”听同伴这么一说小罗觉得挺自豪的,连忙把长颈鹿放到了动物园里的展览区里。展览区的长颈鹿又多了一只。可有几只都是趴着的,就连小罗刚才做的那头长颈鹿,只要他的手一离开就倒下来。这样试了好几次还是不行。

   “老师,我的长颈鹿站不起来” 小罗着急的说。这时,一旁的峰峰“只有大长颈鹿站得起来,我们的小长颈鹿都站不起来。”我装作一脸困惑。“那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呢?为什么大的能站起来,小的站不稳呢?”我问道。两个孩子互相看看没有说话。我接着问:“大长颈鹿站的稳稳地,它的腿可真结实。”“是不是小长颈鹿的腿太细了?”聪明的小罗一下子叫了起来。峰峰也马上反应过来:“对呀对呀,长颈鹿的腿太细了,所以站不起来。大长颈鹿腿上有两层小方块积木,所以可以站起来。”“那你们想想办法吧?”在我的提示下,小罗重新制作了它的腿,把长颈鹿的腿加粗了。这样“躺”着休息的长颈鹿站起来了。

分析: 

中班后期孩子虽然运算思维已经发展,但在平时的活动中具体形象思维还是掌控其行为。孩子们从最初的无意识发现到有意识的模仿再到自己的想象创造,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兴趣集中点。而老师在其中作为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仅需为孩子创设一个相应的大环境,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些相应的操作材料。而在个别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孩子,观察孩子,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走在孩子的前面,组织孩子集体讨论,发觉孩子的潜能并让孩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这时候教师要有引导者的角色意识,需要教师简单的言语提示去引导孩子的探索行为,开拓孩子的思路。

在活动后的讲评中,小罗介绍了刚才制作长颈鹿的过程以及遇到困难后自己是怎样解决的。接着他的话题,我对孩子们又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除了今天他的解决方法外,我们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让长颈鹿站起来吗?许多孩子都积极的思考了起来。

调整:

1、长颈鹿除了站着的姿势,还可以有别的姿势。

2、长颈鹿站不起来是因为结构不合理,引导幼儿发现坚实的底座在建构作品中是很重要的。

感悟:

   我们的孩子很聪明,充分的观察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帮助。今天一开始两位小朋友遇到长颈鹿站不起来的原因是腿太细了,在我提醒后孩子自己发现了解决的办法。其实解决办法不是老师直接给予孩子的,而是提醒孩子去观察,观察后孩子就自己得出了结论。所以老师要做的,更多是材料和物质上的支撑,并且在平日里就引导孩子善于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

版权所有 奉贤区新南幼儿园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58 号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西渡街道扶港路445号  邮编:201401  

电话:021-67155703  传真:021-67155702